社区快讯|朝阳区清和街道普庆社区教育学校举办“故纸生辉”主题展

发布时间:2025-05-15 13:43      点击量:108

普庆社区教育学校举办“故纸生辉”主题展

——以文化之笔绘就社区教育新画卷

 

422日,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道普庆社区教育学校内墨香与书韵交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故纸生辉”文献信札主题展在此盛大举行。此次展览由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精心主办,普庆社区教育学校积极承办,长春普庆集邮文化中心提供专业学术支持,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


名家墨宝荟萃,文化盛宴惠民

踏入展览现场,仿佛走进了一座文化的宝库。孙犁、孙伯翔、庞中华、贾平凹、金景芳等名家的书信墨宝一一呈现,引得居民们纷纷驻足欣赏,大饱眼福。展览共展出一手文献信札和集邮资料600余部(件),这些珍贵的藏品均来自吉林文献集邮研究会会员多年来的悉心珍藏。

其中,《图书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展品尤为引人注目,它宛如一部生动的图书诞生史,完整地展现了一本书从创作手稿、编辑审稿、出版社定稿付梓、印刷到发行的全过程,让居民们深入了解图书背后的故事。书札、信札中,学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编读之间的往来信件,更是展现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生动场景。而《年画》丛书、明清时期的木版水印年画以及作者来信组成的“三件套”出版文献,更是让参观者惊艳不已,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多领域融合,拓展文化视野

此次展览以“故纸书信”为独特载体,以文献集邮研究为坚实桥梁,以守护文脉为核心使命,涵盖了我国文学、电影、艺术、书法、绘画等不同领域的名家书信、题跋、签名、实寄封等400余件。这些展品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了不同领域的文化脉络,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多元的文化知识,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与此同时,第四届吉林文献集邮展也同期举行,共有1336框的文献书信类展品精彩亮相。除各有特色的文献集邮整理类创新展品外,还有邮票设计家、集邮名家、央视编导等有关集邮内容的书信百余封。展台上展出的1955年至1966年的《集邮》杂志大全套,更是向《集邮》杂志创刊70周年致以崇高敬意,吸引了众多集邮爱好者前来参观,他们络绎不绝的身影,成为了社区内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引发情感共鸣,传承文化记忆

在众多展品中,王曦的《心花怒放——八十年代大学生明信片赠言》引发了大学生群体的极大兴趣。他们围在展品前,仔细品读着赠言内容,在感悟网络信息时代通讯便捷的同时,也无比怀念过去凭借书信传情达意的纸短情长。那些笔下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让参观者产生强烈共鸣,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个充满温情与诗意的年代来了一场亲密对话。

前来参观展览的市民梁恩上感慨地说:“我感觉非常惊奇,这也是长春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保护、传承它。”这番话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也让社区更加坚定了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决心。

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守住文化根脉

此次展览的策划者、长春普庆集邮文化中心(暨普庆集邮文化学习共同体)主任张宇介绍:“我们每年都会在‘世界读书日’期间举办相关的集邮活动,今年是第30个读书日,我们特别从集邮文献和书信收藏品这个角度向观众呈现,用一封封略显斑驳字迹的年代久远书信,提醒人们不要忘却千百年来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书信,告诉人们在‘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中也要停一停,回头看一看我们的来时路,因为我们在创新未来的同时,更要守住根脉。”

清和街道普庆社区教育学校通过举办此次“故纸生辉”文献信札主题展,将文化传承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创新了教育形式,丰富了教育内容。让社区居民在欣赏艺术作品、感受文化魅力的过程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文化教育,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未来,普庆社区教育学校将继续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社区教育之花在文化的滋养下绽放得更加绚烂。

稿件来源:朝阳区社区教育学院

撰稿:刘志洁、钱琳琳

编辑:金  靓

初审:吴晓辉

复审:李  梅

终审:明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