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诗社成立于2005年,活动地点在朝阳区南湖街道湖东社区教育学校,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这12年,在党的新时期文艺方针指引下,南湖诗社社委会带领全体社员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活动收效显著,从随机性地学习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从注重社内地学习到注重社会效益、带动更多的人学习,使终身学习活动呈现出新的活力和强大生命力。
一、提高认识,精心谋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全体社员的终身学习
南湖诗社作为社员学诗词、写诗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社会团体,本身就承担着带领全体社员开展终身学习的使命。社团从十几个人发展到将近300人,其中80%以上都是老年人,通过开展终身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让这些人从家里走出来、学起来、乐起来,还可以通过社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交流、情感互动,促进大家的知识更新和心理健康,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诗社每年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每年第1次社委会主要议题就是如何开展全年各项学习活动。如今诗社已经形成了常态化、规律化的学习活动日程表:每年都面向全体社员组织两次关于诗词创作、诗词知识的大型培训活动;每年都面向全体社员开展两次大型的采风活动;定期组织部分社员到省内的其他县市区诗词学会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这些活动都列入年初的工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做到四个确定,即确定时间节点、确定参加人、确定授课讲师、确定组织活动的责任人。预案在先、效果优先是南湖诗社始终坚持的一个指导思想。每次现场教学和采风活动,诗社成员们都仔细筹划,认真制定方案。根据活动效果的需要请人进行现地现物的知识讲解,以拓宽大家的思维和视野,培养知识更新能力,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变革的进程和掌握新的知识。
二、延请名师授课,坚持终身学习活动的高起点。
南湖诗社定期举办诗词讲座,邀请知名诗词专家和学者进行授课。讲座内容涵盖诗词的基础知识、名篇欣赏、创作技巧以及诗词理论等。先后聘请原学玉、夏维忠、翟志国、刘庆霖、谢语秋等诗词名家系统授课。共举办18期诗词讲座班,授课达500多个课时。通过老师授课,诗友们的诗词创作能力、诗词鉴赏水平不断提升,为后来的实际应用,写诗出书奠定了坚实基础。
翟志国——长白山诗社的元老,关东诗阵版主,诗词功底深厚,创作经验丰富,曾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函授班导师。翟老师曾为南湖诗社授课三个多月,从诗词创作基础知识讲起,在学员作业修改上下功夫,诗友们收获很大。
刘庆霖——军旅诗人,年轻有为,现为中华诗词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副主编。出版《掌上春光》《刘庆霖诗词选》等诗集。刘老师既有诗词创作成果,又有诗词理论文章。讲课时现身说法,感染力极强,大家都非常愿意听刘老师讲课。
谢语秋——东北师大中文系资深教授。2010年秋,谢老师应邀来南湖诗社授课。讲授中国诗词源流和唐宋诗词欣赏,给南湖诗社的诗友们留下深刻印象。
诗社还请过吴治江老师讲“如何写嵌名诗”;邀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长白山诗词主编张福有老师讲《长白山文化源流考》;邀请省委党校胡珍生教授讲《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等。
近几年南湖诗社还邀请了吉林省著名诗人王林侠老师多次授课。诗社的副主编语文高级教师张伯鸿更是多次为社员讲解诗词创作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扩展终身学习活动的成果。
长期以来,诗社一直都是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学习成果的固定和传播,就是定期将社员的优秀作品结集成册,出版诗词集。至今诗社已经出版内部交流期刊《湖韵涛声》24期,这不仅是对学员创作成果的肯定,也极大地激励了社员的学习和创作激情,为社区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传播的面儿很窄,仅限于社内的社员和纸媒体的取得者。
从2022年起,南湖诗社与时俱进开始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教育活动。2022年初注册了南湖诗社公众号,每月和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都集结社员诗词广泛宣传,至今已出公众号电子期刊56期,包括个人专辑9期。
诗社日常管理是在微信群里,诗词交流稿每日都不少于20首(篇),为了将其中的好作品留存欣赏,诗社每月有三次集中投稿时间,分别有编委收集,用便捷操作的美篇公众号集结成电子期刊,现已出期刊150多期。
四、走出湖东社区,带动更多的人参加终身学习。
活动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最佳方式,南湖诗社每年都组织社员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诗词朗诵会、文化沙龙,采风等活动,增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鼓励社员自主创作。
近年来,社员们在省文史馆馆员、吉林省诗词学会原会长张福有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学习、传播吉林的历史,一边开展诗词创作,以诗证史,以史入诗,取得显著成果,受到广泛好评。
邵红霞老师作为诗社的中坚力量,凭借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对诗词文化的深厚热爱,先后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先进诗词工作者”和“优秀网站管理员”称号。诗词网站,为社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极大地激发了社员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动力。她的工作充分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诗社树立了榜样。
王林侠老师作为诗社的核心成员,凭借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卓越的创作才华,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诗词大赛中斩获殊荣,成为诗社的骄傲与楷模。他的成功不仅展现了终身学习的丰硕成果,更极大地鼓舞了社员的信心与热情。激发了大家对诗词文化的热爱与追求,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他的成就生动诠释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南湖诗社曹景常副社长不仅是诗社的核心成员,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创作者。他的诗词作品多次在各级大赛中获奖,展现了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创作才华。2020年,他的童话《小蜜蜂告状》荣获第二届“童话里的世界”童话创作大赛二等奖,童谣《跟着大河看海去》等三首作品在第十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中斩获二等奖,充分体现了他在儿童文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曹老师通过创作童话、童谣等作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青少年提供了优质的精神食粮。他的成就不仅为诗社增添了荣誉,也激励了社员的学习热情。
顾文显老师今年已近八十岁,不仅是诗社的骨干成员,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与故事创作者。他的诗词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获奖,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与艺术造诣。同时,他还以“故事大王”闻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许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深受观众喜爱。顾老师通过诗词创作与故事讲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为诗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在终身学习的浪潮中,诗社社员永远在路上。
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南湖诗社社员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社员们可能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系统地学习。另一方面,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是一个难题。为应对这些挑战,诗社可以组织定期的学习活动,为社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诗社应鼓励社员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创作,使诗词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南湖诗社社员在终身学习的浪潮中不断前行,他们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素养,传承和弘扬诗词文化,虽然面临挑战,但也在积极探索应对之策,为诗词文化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稿件来源:朝阳区社区教育学院
初审:金靓
复审:李梅
终审:明晓辉